央视曝光怕被卫星拍到的垃圾山是怎么被发现的?揭秘基于卫星遥感的耕地非农化监测的技术原理

央视曝光怕被卫星拍到的垃圾山是怎么被发现的?揭秘基于卫星遥感的耕地非农化监测的技术原理

热红外异常:地表温度(LST)升高2-3℃(混凝土热容效应)

非粮化判定(粮食作物→经济作物/林地/坑塘):

红边特征分析:利用Sentinel-2的B5-B7波段区分小麦(红边斜率0.8)与果树(红边斜率1.2)

表:典型作物光谱特征差异

地类 | NDVI峰值 | EVI2范围 | 红边位置 |

---|---|---|---|

水稻 | 0.7-0.8 | 0.5-0.6 | 720nm |

葡萄园 | 0.6-0.7 | 0.4-0.5 | 740nm |

大棚 | 0.5-0.6(周期性波动) | - | - |

2. 时序特征分析层

生长周期曲线匹配:

粮食作物:单峰型(冬小麦:3-5月NDVI>0.7)

经济作物:多峰型(茶叶:全年4-5次采摘NDVI波动)

建设占用:持续低NDVI(<0.3)

SAR时序干涉:

耕地:周期性后向散射变化(播种期σ0下降3dB)

硬化地面:稳定高后向散射(σ0>-5dB)

3. 空间格局分析层

地块形态变异:

非农化:地块破碎度指数(FN)突增50%以上

非粮化:田埂结构改变(如柑橘园出现环形种植模式)

上星图云开放平台获取更多农业遥感监测服务方案

三维变化检测:

激光雷达(GEDI)检测高程变化>0.5m(如堆土)

立体影像(GF-7)提取建筑高度≥2m

二、 智能监测技术链

关键算法:

①非监督变化检测

使用IR-MAD(Iteratively Reweighted Multivariate Alteration Detection)提取变化区域

示例代码:

python

from skchange.change_detectors import IRMAD

detector = IRMAD(n_components=3)

changes = detector.fit_predict(ts_stack)

②作物分类模型

结合3D-CNN处理时空立方体数据

迁移学习(如Fine-tune CropNet)

三、 精度控制体系

验证方法:

混淆矩阵(Kappa>0.75)

外业采样(每100km²不少于20个验证点)
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①大棚房整治:

判定标准:单体面积>400㎡且连续3季NDVI<0.4

技术组合:WorldView-3(0.3m)+ Sentinel-1极化特征

②果园侵占基本农田:

识别特征:株行距模式(4m×4m棋盘格纹理)

技术方案:无人机多光谱(5cm)辅助验证

五、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

当前挑战:

休耕与抛荒的误判(需结合承包数据)

林粮间作模式的识别(如核桃+小麦)

前沿解决方案:

星地协同计算:利用吉林一号星上AI实时初筛

多模态学习:融合社交媒体POI数据辅助判断

数字孪生:构建耕地用途知识图谱(如种植习惯库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天秤座的男明星有哪些人
解决WPS卡顿设置方法

解决WPS卡顿设置方法

07-01 👁 9803
别来无恙你在心上,下句该怎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