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敢追梦,小村寨走出的“飞天英雄”
1986年3月,余旭出生在四川崇州一个普通家庭,这个爱笑的女孩从小就是个"假小子":喜欢爬树、掏鸟窝,余旭对天空有着天然的向往。
此时,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与天空有着独特情结的女孩,在日后会成为中国首位驾驭歼-10战机的女飞行员。
余旭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的某一天。
这天,余旭所在的崇庆中学传来了空军招飞的通知,听到这一消息后,一向平静的她眼中突然闪出异样的光彩。
抱着试一试的心情,余旭报名参加了招飞,也就是这一次的尝试,改写了余旭的命运。
报名、体检、政审,这个看似柔弱的女生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从20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,成为35名女飞行员之一,也是那一年四川省唯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学员。
然而,成为一名飞行员,被录取只是最简单的一项测试,航校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苦。
第一次体能训练,余旭就尝到了苦头——三千米跑下来,她脸色煞白,蹲在跑道边干呕不止,可第二天清晨,当起床号响起时,她又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。
在所有训练中,难度最大、最考验人的是抗眩晕训练,即坐在旋转椅上连续转上百圈后还要走直线,这项许多学员都撑不住的项目,余旭却总能一声不吭的完美做完。
在刻苦训练了四年后,2009年,余旭以优异成绩毕业,被分配到了华北的一个飞行部队。
在这里,她迎来了人生第二个重要的转点折——参加歼-10战斗机改装训练。
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,歼-10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、反应速度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,此前从未有女飞行员驾驭过这匹"烈马"。
余旭的报名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。
在模拟训练中,余旭常常被压得满脸通红,脖颈处勒出深深的血痕,可她却从不叫停。为增强抗过载能力,她每天额外进行一小时器械训练;为提高反应速度,她在宿舍墙上贴满各种仪表图,睡觉前都要默记一遍。
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余旭的付出得到了回报。
在2012年7月29日,余旭终于独自驾驶歼-10冲上云霄,成为中国首位单飞歼-10的女飞行员,这一刻,她等了整整七年。
而真正让余旭走进公众视野的,是2014年的珠海航展。
作为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员,她驾驶涂装鲜艳的歼-10战机,在珠海的蓝天中画出令人窒息的优美轨迹。
因为表演机特殊的金色涂装,媒体亲切地称她为“金孔雀”,这个绰号从此伴随她直到生命终点。
本以为余旭的飞行生涯会像他驾驶的战斗机一样,划破长空,留下一道道耀眼的轨迹。
然而,命运却在不经意间转了个弯,让他在一次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。
壮烈牺牲,36万人送别英雄
2016年11月12日,余旭在训练中发生事故,不幸牺牲,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。
监控画面显示,在最后时刻她仍在努力控制飞机姿态,试图避开人口密集区。
余旭将坠机地点选在了一片空旷农田,没有造成地面人员伤亡,而余旭却永远留在了那片她深爱的蓝天下。
5天后,36万群众自发涌上天津街头,手持白菊为她送行。
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兵,有系着红领巾的孩童,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航空爱好者,他们无声哀悼着,痛惜这位伟大飞行员的离去。
现如今,九年过去了,余旭的名字依然镌刻在中国空军的荣誉墙上,她曾经所在的部队至今保留着她的床位,每天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永远是“余旭”,然后全体官兵齐声应答:“到!”
这种特殊的仪式,是对“余旭”最深的怀念。
除此之外,在余旭的崇州老家,政府还建立了余旭纪念馆,每年都有无数青少年前来瞻仰。
馆内陈列着她穿过的飞行服、用过的头盔,还有那本写满笔记的《飞行原理》教材,扉页上工整地写着:“蓝天,我来了!”,这些珍贵的遗物不仅见证了她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执着,也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。
余旭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,她的精神财富将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受到她的鼓舞,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,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。
参考资料:
中国空军证实歼10女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中牺牲——环球网
“她年轻得让人心痛”——我国首位歼-10女飞行员余旭牺牲引发亿万网友痛悼——人民网
中国空军英烈墙新增3烈士姓名 含歼10女飞行员余旭——环球网
参考资料:
中国空军证实歼10女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中牺牲——环球网
“她年轻得让人心痛”——我国首位歼-10女飞行员余旭牺牲引发亿万网友痛悼——人民网
中国空军英烈墙新增3烈士姓名 含歼10女飞行员余旭——环球网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